无论动之以情或者说之以理,我们都不能替别

沈阳白癜风医院 http://m.39.net/pf/a_5824583.html

生命·成长

田宏杰

本期嘉宾

田宏杰

儿童心理学教育专家

北师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

精彩对话

▲点击视频观看

《生命·成长》第二季田宏杰

01

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

快乐教育精英教育,到底该选哪种教育方式?

其实当孩子真的开始上学以后,你会发现学习就是孩子的主导活动与任务。如果他在学习上不能胜任,比如老师问这题谁会?全班都齐刷刷地举手了,就他没举,那他的快乐、自信就一下子破碎了。

孩子到底为什么学习?他真的是为了一张张卷子的分数?为了刷一张张的证书吗?所以到底是要快乐还是要学习?还是快乐与学习之间有一种东西?

其实更重要的就是意义。我通过每一件的事情之后,我有什么不一样了?

通过教育,最终孩子目的一定不是为了达到证书,甚至不是为了进名校,最终的目标一定是通过整个学习过程,经过小学六年、初中三年、高中三年,一共十二年的教育,等到上大学那天我不一样了。再经过大学四年出来以后,我又不一样了。

这些时间在我身上留下了很多印记,所以快乐和精英教育之争,其实是一定要让孩子去寻找到属于孩子自己的意义和道路。

02

孩子摔跤了该不该扶?

挫折教育是不是要设一个让孩子够得着的?

挫折教育不是为了真的让孩子受挫了起不来了,父母再去给他一些鼓励让他一定要起来。其实孩子只要碰到挫折的时候,他真的会哭、会痛苦。

有人说孩子如果摔倒了,你立刻上去哄他,到底行不行?

有些人觉得孩子摔倒了如果去扶,他可能本来疼一下就跑了,可是一哄甚至还买颗糖,那孩子就明白摔倒不能立刻起来,得先哭一会,换一些好处。这样教育就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呼吁孩子摔倒了,我们要去鼓励他,让他自己起来。

但是这样教育会出现一个问题,有一次一位妈妈就说,她自己的腿被桌脚磕到,疼得眼泪都流下来了,孩子走过来就说:“妈妈没事,别哭了,一会就好了”。

这位妈妈突然就明白了,她说当时我觉得我作为大人,想要的也不是这个,我想要的是孩子和我说:“妈妈怎么样?没事吧”。

所以当孩子被磕了,他说我没事,我不疼的时候,他其实是忽略了自己的感受,他跟感受隔离了,他没有对自己温柔以待。这孩子以后当他觉得内心有点难受、有点想逃避、有点想哭的时候,他都会告诉自己,这没什么,我没关系,就会一直压抑自己。

这样的孩子就会对痛苦的感受不敏感,对内心的挫折感、沮丧感也不敏感,他长大以后就会一直怕挫折、怕沮丧,他会尽量逃避让他觉得疼的感受,如果这事让他疼但是逃避不了,那他就会把这个事都逃避掉。

所以小的时候的一个磕碰,其实就是孩子的一个挫折,关键是家长怎么去看?

当孩子真的摔倒,家长就很平静地走过去看一看,问问他怎么样了?疼不疼?他会告诉你说疼,你就让他过来坐一会,让你看一看,安慰一下他,帮他慢慢揉一揉。揉一会孩子可能看到别的孩子在玩,就跟着就跑了。

所以孩子疼的时候父母真的看到他疼了,那过一会孩子就没事了,他就继续跑去和别的小朋友去玩了。自然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,人为加进去多的都不行。

著名的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到一个词“心理免疫力”,就像是感冒打疫苗一样。就是打一点病毒进来,你的身体就会对这个病毒有反应,整个白细胞就去包围它,然后就有了对付这个病毒的经验,身体就会组建一支队伍去对付它。下次真的病毒来的时候,把上次的经验立刻调动就可以去扑灭它了。

所以身体免疫力和心理免疫力是一样的,这次有过不去的坎,我想到办法过去了,就等于是给心理打了一针疫苗,等到下一次有难处,再难我也过得去。

03

孩子害怕还敢做,才是真勇敢

我自己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,我本身是学师范专业的,我很想在讲台上表现得很大方,但是我又有点特质性焦虑。所以以前每节课每人要讲10分钟,我从来不第一个上,因为第一个大家都很精神,都会看着你。

第二个我也不上,等到第五、六个,别人都有点累了,不太想听了,这个时候我再上去,讲完就马上走。

我总会想自己上去讲讲就行了,不用太多准备,但其实每个师范生的梦想都希望自己能够讲得特别好,在台上能够行云流水。但是我会担心,如果我那么在乎,我上去讲还紧张、还发抖,还发挥不了那种特别自然的状态,我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,就会否定自己。

后来是什么时候才变的呢?那次是我已经读博士的时候,有一次跟着老师去电视台录节目,还没开始大家都在一起聊天。我就看那个小的女主持人,就20岁刚出头的样子,然后穿着一个大衣,拿着一个稿子在那特别紧张地看。

我当时就想专业的主持人还那么紧张,当时就把人家看低了,但是等到过一会导演喊大家准备开始,然后大家围一圈,灯都打起来,这时候那个女孩把大衣一脱,往台前开始讲话。当她拿起话筒讲话的时候,第一句话我就觉得光芒四射,那个时候我的价值观一下就变了。

我觉得原来人家那么优秀、那么厉害,可是上台前她还在那么紧张地准备,她把这件事那么当回事儿,甚至也紧张,可是当她都准备好了,她上台的时候就讲得那么好。

所以等我再回去以后再开始备课,那个状态真的就变了,我就会对自己说我真的很在乎,我真的很想讲好,然后会把那课准备得很流利、很充分。你不去追求不紧张的状态,你知道我容易紧张,所以我多做一点准备,然后不管我紧张不紧张,我都能把这个东西讲得特别好,就行了。

所以我们教给孩子,不是教他去看到别人有多放松、多勇敢,而是告诉他,你刚才是不是也紧张,我也很紧张,你紧张的时候我发现你表达得也那么清晰。那孩子就真的会发现即使自己手抖,也表达得很清晰,那下次他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settingwall.com/zysx/zysx/21836.html


当前时间: